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本地要闻  > 正文

大力实施“创森+”,菏泽全面激发“绿色活力”

作者: 孟 欣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2-03-14 10:07

blob.png
blob.png

□记者 孟 欣

今年3月12日是第44个植树节。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林业部门获悉,近年来,我市把改造城市生态环境、建设“平原森林城市”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、实现可持续发展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,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,大力开发城市绿地、增加城市绿量,推进融合性发展,大力实施“创森+”,全面激发“绿色活力”,大幅度提高全市绿化水平,完善了绿地的生态功能,使菏泽正在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生态城市、平原森林城市。

政策支持,成功构建独具特色的菏泽林长制

全面构建实施林长制,是我市实施“创森+”激发“绿色活力”的重要抓手和保障。
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自2019年年底我市研究出台《菏泽市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分工、组织领导和各成员单位责任以来,2020年年底,在市委书记张新文主持召开的总林长会议中,又相继制定出台了《菏泽市林长制会议制度》《菏泽市林长制工作信息管理制度》《关于加强护林员和防灭火巡查员队伍建设的意见》《菏泽市林长制绩效评价办法》和《林长制办公室组织人员的通知》,进一步深化了林长制工作,落实了工作责任,确保落地见效,确保林长制工作有目标、考核有指标,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市对县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。

截至目前,我市共设立四级林长9372人,其中市级林长12人、县级林长164人、乡级林长1647人、村级林长7550人,覆盖全市11个县区,设立各级林长公示牌4113块,形成了“组织在市、责任在县、运行在乡、管护在村”的“横到边、纵到底”全链条责任。

据了解,林长制的核心就是责任制,旨在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,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。通过建立网格化的责任体系,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,真正做到了“守林有责、守林担责、守林尽责”,增绿、护绿、用绿的效果大大加强。

在坚持高标准谋划的同时,突出市场化运作,推进融合性发展,大力实施“创森+”,全面激发“绿色活力”,成为菏泽市林长制改革的主要特色和亮点。

两年新造林7万余亩,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

近年来,我市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,社会各界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不断加强,林业行政违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。
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近两年,全市完成新造林面积7万余亩,林木蓄积量7628942.148立方米,申报山东省森林乡镇3个、山东省森林村居35个、省级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和省级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各1处,新增以桐木加工、杨木加工、条柳编、牡丹、玫瑰等特色林产业为代表的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17家。依据东明黄河、曹县黄河故道、单县浮龙湖等国家湿地公园优势,发展生态旅游,培养了7个“齐鲁放心果品”、5家“省十佳观光果园”、12家经济林示范园。

2022年,我市还将制定、印发《菏泽市林长制工作要点》,依据工作要点,将年度林长制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,重点是推进林长制“五个一”服务平台建设,建立“一林一档”信息管理、“一林一策”规划方案、“一林一技”科技服务、“一林一警”执法保障、“一林一员”安全巡护,筹划编制“一林一策”方案,推动林业工作系统化、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。

下一步,我市将继续按照国家、省统一部署要求,强谋划抓特色,强措施抓落实,深入开展体系规范化、管理制度化、监管信息化“三化”建设,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攻坚行动,确保林长制从“有名”到“有实”,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。

合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

在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同时,我市把造林增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,成立了由市委书记、市长任双组长,9名副厅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发展、灾害治理、结构优化、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。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,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造林增绿,每年参与集中义务植树活动人数达20多万人次,公众对造林增绿工作的支持率、满意度达90%以上。

为鼓励、引导更多企业、集体、个人、社会组织等参与造林绿化、抚育管护,我市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,对农田林网工程建设、省级生态修复保护工程、生态廊道样板工程、森林村居创建等进行奖补。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近三年来,全市财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53.8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162.4亿元。菏泽市水务集团利用河道水工建筑用地、水利设施用地等,规划总投资20亿元,建设国家储备林16万亩。定陶区玉兰花海有限公司投入1.2亿元,打造森林文化主题公园,栽植高档苗木7万余株。

抓好基地建设。推广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鼓励大户承包造林,引导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,形成了一批用材林、经济林种植基地。以单县为重点的杨树基地达24万亩,以曹县为重点的黄桃基地5万亩。

坚持造林项目化、项目具体化的同时,推进造林绿化向集团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

与此同时,我市大力推进环堤公园、体育公园、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化工程,着力打造城市生态“绿心”。在旧城居民密集区建设了一批多尺度、有特色的口袋公园、社区公园;在城市边角地,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城市“花园岛”和社区“微公园”,打造精品景观点206个,实现了市民出门见绿、百米见景、500米有公园绿地。

我市积极开展森林乡镇、森林村居创建,积极推进庭院绿化、四旁绿化、村屯绿化等,大力构建房前屋后果树林、村庄周围环村林、道路河流防护林的村庄绿化格局。在街道两侧建设行道树、村庄建设小型公园绿地,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。不断提升护城河、赵王河、万福河及中心广场、文化广场等城市绿地的景观质量,打造高质量绿化精品项目,形成了东明黄河、曹县黄河故道、单县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旅游场所、线路和产品。

周期保障,融合发展激发“绿色活力”

为大力传播绿色理念,增强全市植绿、护绿、爱绿的积极性,我市打造了36处森林文化主题园、15个森林科普教育基地、6个湿地博物馆,并组织开展了绿化进万家活动,部门绿化、门前“五包”、捐资造林、认养森林、栽植纪念林等义务植树形式,让植绿、护绿、爱绿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市苗木栽植成活率达95%,这得益于我市实施的全周期保障措施,建立健全的管护网络,以及林木专人负责、专业养护等措施。

为推进优化提升工程,我市以乡土树种为主、引进树种为辅,坚持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、速生与长寿树种相结合,改造低质低效林项目54万亩。大力推广实施无絮杨树替代工程,近三年完成无絮杨替代240余万株。

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,目前,我市拥有100年以上古树名木2397株、古树群37处,其中国家一级古树86株、国家二级557株、国家三级1754株,并做好了古树名木认证挂牌、动态监测、圈地保护等工作。

此外,为全面激发“绿色活力”,我市坚持融合性发展,在与城市建设相融合过程中,对新实施的棚户区改造、路网提升等项目,着力打造高低错落有致、绿树成荫、花草成群的立体景观。积极推动市花市树进城入户,广泛栽植牡丹、木瓜等。实施拆违建绿、拆墙透绿、破硬造绿,提高对小绿地、小公园、小广场、小停车场“四小工程”的绿化水平。在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过程中,我市打造了苹果、黄桃等五大优质经济林产区,建设了黄店玫瑰小镇、马岭岗苹果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。打造旅游、观光、度假的美丽村镇,建设田园综合体15处。大力发展林下种植、林果采摘、森林康养、乡村民宿等项目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在与“互联网+”相融合的过程中,我市积极推行“互联网+林业”发展理念,建设了天华电商产业园、尧舜电商产业园等32个电商平台,全市涉林电商企业和网点达1000多家。全市林木工业行业“触网”企业达到290家,实现交易额40亿元,激发了林业发展新活力。

菏泽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冲积平原之上,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植绿、护绿,已形成了人在绿中走、车在绿中行、绿树成荫、花木相间的景观效果,和“林在城中”的绿化格局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